11月18日,隨著位于江蘇海門的最后一道焊口焊接完成,我國重要的東部能源大通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全線完工,進入投產前最后的準備階段。
提前7個月完成最后一段工程
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長5111公里,北起黑龍江省黑河市,南至上海,是我國四大油氣戰(zhàn)略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全線按照北段、中段、南段分段建設。南段工程起自河北永清,止于上海,全長1509公里,其中新建安平至泰興段和南通至甪直段管道共1243公里,安平至泰興段管道已于2022年投產運行。本次完工的是中俄東線南通至甪直段工程,也是中俄東線的最后一段工程。
2020年,中俄東線南段啟動建設,國家管網(wǎng)集團加速推進各標段施工進度,通過優(yōu)化掘進方案、推廣應用18米加長管等舉措,實現(xiàn)整體工期比計劃提前7個月完成,為中俄東線全線順利貫通投產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目前,中俄東線黑龍江黑河至江蘇泰興各段管道相繼投產,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前實現(xiàn)全線貫通。截至目前,中俄東線已安全平穩(wěn)輸送天然氣超780億立方米。
技術創(chuàng)新賦能水網(wǎng)地區(qū)大口徑管道建設
中俄東線南段經過華北平原、江南水網(wǎng),沿線人口稠密、水系發(fā)達。國家管網(wǎng)集團創(chuàng)新施工技術,采用全自動焊接等方式,打造科技含量十足的“綠色管道”。
中俄東線南段穿越大中型河流及等級公路79處、小型河流溝渠1200余處。建設過程中,國家管網(wǎng)集團針對水網(wǎng)地區(qū)開展大口徑、高鋼級管道全自動焊接等技術應用,采用先進焊接技術和設備,除連頭口采用組合自動焊接外,南段線路工程全部采用全自動焊接工藝,焊接一次合格率在98%以上。
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是全球距離最長的“輸氣管道”,也是我國首條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徑、X80高鋼級、12兆帕高壓力等級鋼管的管線。全線全面推廣運用全自動化焊接、全自動超聲波檢測、全機械化防腐補口等技術,在提升管道的焊接穩(wěn)定性和質量的同時,提高了施工效率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
如需横屏浏览,请点击 继续访问